沈阳市低碳模拟与碳计算重点实验室依托沈阳大学区域低碳发展研究院,现有固定人员25人,流动人员12人,其中包括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与创新研究所等国内外合作专家。团队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4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超过80%。2023年度,实验室聚焦城市能源系统仿真、碳排放清单核算与政策情景模拟三大方向,发表SCI/SSCI论文22篇,授权软件著作权6项、发明专利3项,科研到账经费920万元,项目来源涵盖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辽宁省碳达峰科技专项及沈阳市发改委“双碳”智库委托课题。
实验室自主开发“SY-Carbon”城市尺度碳排放动态模拟平台,集成能源平衡表、企业直报数据与交通大数据,实现10×10公里栅格逐月碳排放反演,误差控制在5%以内。该平台已应用于沈阳、鞍山、抚顺三市碳达峰路径研究,支撑辽宁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被省生态环境厅指定为官方核算工具。2023年,实验室与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合作完成航空制造产业链碳足迹评估,提出低碳供应链优化方案,预计每年减少间接排放2.8万吨CO₂当量。
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建立“政策+技术”复合型培养体系:与东北大学、辽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2人、硕博研究生35人;为沈阳市发改委、工信局开设“碳排放管理师”高级研修班3期,培训政府及企业人员150人次;与华晨宝马、北方重工共建“双碳实践基地”,每年接收20名研究生驻企开展数据调研与政策评估。通过“数据——模型——决策”全链条能力建设,实验室已成为东北地区低碳政策制定与企业碳管理的重要技术依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