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城市森林健康与碳汇协同创新重点实验室现有固定研发人员28人,流动人员10人,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日本森林综合研究所等国内外合作专家。团队拥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超过75%。2023年度,实验室围绕城市森林结构优化、健康诊断、碳汇计量与增汇技术三大方向,发表SCI/EI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科研到账经费960万元,项目来源涵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及沈阳市城建局委托课题。
实验室以沈阳都市圈为示范区,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集成卫星遥感、无人机多光谱成像与物联网传感器,连续5年跟踪5000株样树的生长与碳通量数据,形成城市森林碳汇核算地方标准1项。研发的“寒地乡土树种——土壤改良——微生物菌剂”协同增汇技术,在丁香湖、蒲河生态廊道示范应用后,平均年增汇量提高18%,相关成果被沈阳市自然资源局采纳并写入《沈阳城市森林建设规划(2024-2030年)》。
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与沈阳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接收硕士、博士研究生20余名;开设“城市林业与健康”微专业,累计培训沈阳市及抚顺、本溪等地园林技术骨干120人次;建立“森林医生”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已为辽宁省内40余家绿化企业培养技术主管60余人。通过“科研——标准——产业”联动,实验室正逐步成为东北城市森林可持续经营与“双碳”战略实施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