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院长唐巨鹏

唐巨鹏,男,汉族,1976年4月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博士后,现任沈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兼环境学院院长,负责学校办公室、学科与发展规划、高等教育研究、研究生教育、外事、国际合作与交流、港澳台事务等工作,兼管环境学院(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碳”研究所)工作。分管党政办公室、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发展规划处、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处),联系建筑工程学院。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优博指导教师,2024中国知网高被引学者TOP1%。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公派访问学者。中国煤炭学会煤矿动力灾害防治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省高等学校力学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获全国煤炭青年科技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全国徐芝纶力学优秀教师奖、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长期从事矿山环境与灾害力学、非常规新能源开采等领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首批特别资助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3项。入选2010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和2023年度“领跑者F5000-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顶尖学术论文”各1篇

党委书记芦珊

芦珊,中共党员,1994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政治教育专业,现任环境学院党委书记。主持学院党委全面工作,负责学院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工作,廉政建设,安全稳定及党群工作。31年来一直从事学生管理和党务工作,曾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高校就业工作先进工作者;被沈阳市教科系统评为先进党务工作者;多次获沈阳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杨新瑶,环境学院/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双碳研究所)常务副主任(副所长)(正处级),三级岗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学术与社会职务:民盟沈阳市委委员,沈阳市政协委员,沈阳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沈阳大学硕士学位委员会委员、沈阳大学博士学位委员会委员、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生命学会污染环境生态治理与碳中和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水土介质中新兴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与行为效应。

教育与访学经历:2003-2010年在欧洲留学,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和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水资源工程硕士学位,英国女王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期间曾在维也纳大学环境地球科学系开展合作研究。2012年和2015年先后在美国杜克大学环境纳米中心和威斯康星大学地球科学系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背景: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项目4项,省部、市级课题近10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Environmental Science-Nano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1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获辽宁省科技奖励自然科学奖1项、辽宁省教学成果奖3项。获评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选、辽宁特聘教授、沈阳市领军人才、辽宁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团队负责人、沈阳市优秀科技工作者。

26c2fd3702488dcaec4dff8d5608a66

党委副书记陈默

陈默,1980年出生,副教授。现任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分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投身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领域逾二十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管理经验。在这二十多年里,深入大学生群体,全方位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行为模式,凭借专业素养与热忱耐心,成功化解诸多难题,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实现积极转变。

在管理工作中,主导构建了一套行之有效、贴合学生实际的管理体系,涵盖日常行为规范、班级建设、学生组织管理等多个方面,有力保障了校园秩序的稳定和谐,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长期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讲授工作,凭借对就业市场的持续关注与深入研究,将实用的求职技巧融入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明晰职业方向,掌握求职方法。从业多年来获得多项省、市荣誉称号,并主持多项省市课题研究,发表多篇论文与著作。

副院长牛之欣

牛之欣,男,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学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是进行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污染土壤方面的研究。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从事有机与无机污染土壤的修复与治理研究,先后参加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创新课题《石油污染治理工艺中高效生物模块的组建》,“973”项目《东北老工业基地环境污染形成机理与生态修复研究》,国家重点基金《典型污染物的生态化学过程与修复机理研究》、《环境中典型污染物生物的生态化学过程及修复原理》等项目。分别在《Environmental Toxicology》,《Bulletin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Soil and Sediment Contamination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级等教学改革项目5项,发表教改论文多篇。现从事环境学院本科教学管理工作。

副院长牛晓巍

牛晓巍,198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7月获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同年8月份留校任教。2012年10月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研究方向带头人,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入沈阳大学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从事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气污染控制、碳中和技术、储氢材料设计开发等。主持并完成国家基金青年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辽宁省清洁能源与碳中和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沈阳市氢能制储用一体化技术与装备重点实验室主任,与国内及国际高校建立校级合作联盟,获省级教改立项1项,获得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省一流精品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负责人,“环境化学与新能源”学科负责人,近五年内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赛获国铜2项,省金、银、铜奖共4项,省级环保大赛获奖近10项;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项,省级以上4项,获沈阳大学名师,沈阳大学优秀教师,辽宁省创新创业大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罗庆

罗庆,男,中共党员,1984年出生,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区域污染环境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分管学院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沈阳大学“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负责人,沈阳市土壤健康诊断与绿色低碳修复重点实验室主任,入选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沈阳市领军人才、沈阳市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等人才计划,获辽宁青年科技奖、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沈阳市十大科技英才提名奖、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沈阳教科系统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大学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兼任辽宁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理事、Climate Smart Agriculture和《三峡生态环境监测》青年编委、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和Water客座主编、以及EST、JHM等几十个SCI期刊审稿人。

主要从事农业污染防治领域相关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11项,以第一/通讯作者在生态环境领域主流期刊发表论文57篇(SCI收录31篇),以第一作者出版专著3部(2部为辽宁省优秀自然科学著作),以第一完成人获授权发明专利4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立项编制辽宁省地方标准2项。主持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

讲授本科生课程《环境生态学》、硕士生课程《现代仪器分析技术》、博士生课程《污染场地修复技术》,主持沈阳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各1项,获沈阳大学研究生教学成果奖校级重点培育项目1项,发表教研论文1篇,出版教材1部,指导学生获大学生创新创业省级项目1项、校级1项,联合指导学生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铜奖1项、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1项。